(来源:求是网)我国“十三五”时期,即将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圆满收官,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引下的“十四五”时期,即将从2021年起正式开启。“十四五”规划将既是从持久战角度着眼制定的一个中长期规划,又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高瞻远瞩地指出:面向未来,中国将相继朝着两个宏伟目标前进:一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由“十四五”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恰好处于这两个宏伟目标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点上,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建议》向党内外、国内外宣告的:“十四五”时期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征程”这三个字也很意味深长。由《建议》擘画的、起始于2021年的这个“新征程”,既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替、接续推进意义上的新征程;又是在“十四五”开局起步伊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遭遇逆风逆浪引发的“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这个意义上的新征程;而从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视角看,这个新征程,又是向着我们党制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战略部署中置顶的目标发起冲锋,通过“十四五”和2035年、2049年这三个步骤,胜利实现中华民族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中国梦”的新征程。
这个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不但同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而且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要面临的高度不确定、不稳定的外部环境里,以高度的自信和决心,给了全国各族人民以高度确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预期。毫无疑问,这是唯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够说得到、并且也能够办得到的。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做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值得全国人民自豪的。
《建议》通篇不仅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体现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而且体现了立意高远同脚踏实地相结合、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相衔接,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找准了突破口、排出了优先序;并且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完善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和安全体系,而提出了更有现实针对性的“十四五”时期总体思路和更具时代特色的主题主线、战略基点、指导原则、奋斗目标、重大举措。
关于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之新,首先就在于,它是从全面建设惠及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升级转段之新;其次就在于,它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在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之新;此外是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我国新时代发展战略目标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的发展之新;同时还是指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新。
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从“完善发展理念”高度提出了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议》顺应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所提出的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之全,就是要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包括新发展理念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这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的《建议》,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全面体现了在“十三五”时期成功得到检验的这些新要求、新境界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性的新认识、新概括、新飞跃。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十三五”时期,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为2020年7月8日拍摄的腾格里沙漠风光。 新华社记者 连振/摄
关于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党内外、国内外最为关注,方方面面议论最为集中的新发展格局这个重大理论概念和发展模式的提出,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辩证思维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把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到“战略抉择”之高度,足见这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这一战略抉择,同上世纪80年代我们党作出的市场、资源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之战略抉择一样,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对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来说,是具有全局覆盖性、长远指导性的。
《建议》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路径。比如,以扩大内需作为发展战略基点,以做强做大做优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着力点;比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注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比如,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比如,以畅通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大循环,使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构建供给和需求、经济和金融、国内和国际良性循环的整体系统;比如,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有效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消费环节的淤点和堵点,以激发整体效应,等等,都是加快有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和支撑。
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统计显示,截至11月5日,中欧班列今年开行已达10180列,再次创造新纪录,战略通道作用更加凸显,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图为2020年11月20日,中欧班列(中国郑州至芬兰赫尔辛基)驶出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圃田车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郝源/摄
《建议》聚焦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的一系列创新思路和举措,给予人们这样的启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发展阶段着力构建的新发展格局,实际上既是《建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的“好局”,又是“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新局”之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以后的五年,我们党着力于丰富完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以来的这三年,我们党又与时俱进地逐步明确并更加坚定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践已经证明:“布局”决定全局;实践还将证明:“格局”决定结局,这个结局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有效应对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国际形势动荡变革中保持稳定发展、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中把握战略主动,稳中求进、蹄疾步稳地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在新发展阶段按照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发展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