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首过往百年,中国共产党人顽强奋斗、不懈拼搏,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抗疫精神……一个个动人的红色精神凝聚而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闪耀着历史的光芒,也照亮培养青少年精神素养的方向。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在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青少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其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呢?”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3个问题,是信念之问,更是初心之问。80多年前,正是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年轻队伍,完成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历史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初心也不会自然保质保鲜。只有回到过往的点位之中,看到一双双草鞋支撑的艰难跋涉,感受到革命前辈经历的是何种磨砺,思考的是多么重大的家国问题,谱写出的是怎样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才能更清楚地向年轻人传承红色精神,激活年轻人的红色基因。
历史是有温度的,历史的细节,往往具有直击心灵的力量。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蕴藏在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坚定信念里,体现在“两弹一星”元勋们“踏遍戈壁共草原,群力奋战自当先”的科研精神中,彰显于“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抗疫精神里。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在心与心的触碰中传承红色精神,能让年轻人不再汲汲于眼前小事和个人得失,而是可以真正激荡家国情怀,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视野和格局。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百年来,我们党由建党时的50多人,发展为今天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经受了一个又一个考验,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本身就是培养青少年精神素养的最大底气。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和观望。新时代的青年只有深入历史的波澜壮阔,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的必然,才能避免迷失自我,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万水千山已过,未来,我们仍需跋山涉水。新时代,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持续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不断滋养。“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时至今日,红色精神的精髓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
在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的故事里,感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决策智慧;在“敢想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中,体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改革魄力;通过脱贫攻坚的恢弘历程,学习“精准务实、尽锐出战”的方法论……悉心观察后不难发现,红色精神正是我们党的巨大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恰是指引我们步履不停、奋勇前行的珍贵宝藏。
青少年的精神素养关乎国家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通过红色精神汲取前行力量,培养良好的精神素养,必将在传承与发展中续写新的辉煌。